在推动建筑行业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征程中,四川岱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积极与多所高校展开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校合作矩阵:汇聚多元智慧,激发创新活力
公司高度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已与包括四川大学在内的4所高校建立了紧密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公司与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成立实验基地,还与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围绕智能建筑技术、人才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在建筑规划、工程管理、绿色建筑等多个专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不同高校在各自优势领域的携手,为公司引入了丰富多元的学术资源和创新理念,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和就业的广阔平台,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校企双向转换:打破壁垒,实现资源深度融合

(一)人才双向流动
公司积极构建人才共享机制,与高校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一方面,公司选派业务专家和骨干到高校参与专业交流会,公司资深工程师将实际工程中的制造工艺难题和解决方案带入课堂,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最新的技术信息。另一方面,公司支持高校优先推荐优秀顶岗实训学生和毕业生,还支持高校选派青年教师到公司锻炼。形成了人才互通、知识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技术双向转化
公司注重与高校的技术合作与转化。高校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将实验理论与公司施工实践相结合,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例如,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室将其在轨道交通与建筑融合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公司实际项目相结合,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建筑规划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公司则利用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优势,帮助高校解决相关专业的教学难题,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双方共同承担新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课题,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的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了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三、专利转化成果:创新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公司在专利转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高校科研团队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能力,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公司积极与高校合作,将这些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在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实验基地的合作中,双方共同聚焦园林绿化与土壤改良领域,研发出新型土壤改良剂专利技术。该技术通过优化改良剂的成分配方和施用工艺,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更优良的环境。
四、实验室与实验基地共建:打造创新平台,孕育前沿技术
(一)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室
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成立的研究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环境。在研究室中,公司科研人员与高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围绕轨道交通与建筑融合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例如,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对周边建筑的影响问题,双方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模拟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减振措施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建筑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联合实验基地——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实验基地
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成立的实验基地,聚焦于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实验基地按照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进行建设,配备了完善的生态监测设备和模拟场景。在实验基地中,双方研究人员共同探索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模式。通过实验优化材料配方和施工工艺,提高了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联合实验基地的建立,为公司和高校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还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科研人才,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实用人才,助力行业未来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各高校合作建立了多个人才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按照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进行建设,配备了完善的施工设备和模拟场景,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在与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的人才实训基地中,学生可以在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制造工艺设计和施工管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公司还为实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许多优秀学生在实训结束后直接留在了公司工作,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公司培养了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展望未来,四川岱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好共赢”的原则,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与高校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